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支持

交叉滚子轴承套圈表面小孔怎么形成的?

时间:2021-05-21 15:20:14 点击:2053 次 来源:洛阳普瑞斯轴承
  在交叉滚子轴承套圈表面常会发现一些类似于小孔的缺陷,这些小孔呈单点或多点的准圆形或长圆形黑点状,有缺对于单点的,可能会被误以为是材料缺陷,其实不然,因为其发生在套圈表面,且是一种表面的局部腐蚀,因此这种缺陷也被称为小孔腐蚀。那么交叉滚子轴承套圈表面小孔怎么形成的呢?下面普瑞斯小编就来介绍下其形成原理及关于小孔腐蚀其他的相关内容。
  

  一、交叉滚子轴承套圈表面小孔的形成原理

  
  交叉滚子轴承套圈表面小孔的形成机理是轴承的金属表面钝化膜受损之后,其表面处于活性溶解状态,此时如果遇到一定浓度的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中的侵蚀性阴离子(如Cl-)会受活性的金属表面阳离子作用而发生电迁移,富集于金属阳极表面,引起金属电极的腐蚀电位升高;当金属阳极腐蚀电位高到一定程度,达到形成腐蚀核的临界值,阳极开始溶解,阳极电流急剧增大,同时在金属表面形成凹坑。
  
  这是一个不可逆反应,又由于表面的凹陷阻滞了阴离子(Cl-)和金属阳离子的向外扩散,凹坑内继Fe的阳极溶解反应之后,又进行了Fe2+的水解反应(可逆反应),使得孔内H+的浓度增高,同时离子的电迁移过程也增加了孔内阴离子的浓度。如果阴离子为Cl-,这就相当于随着腐蚀孔的发展,不断向孔内添加HCl溶液一样。
  
  上述过程不断循环,腐蚀坑不断加深,形成小孔腐蚀。钝化膜受损的原因是由于交叉滚子轴承金属表面存在化学或物理性质的不均匀性,例如较大的成分波动、非金属夹杂、异物粘附、机械损伤、氧化膜裂隙等等,使得表面钝化膜可能被破坏。
  

  二、交叉滚子轴承套圈表面小孔的特征

  
  交叉滚子轴承套圈表面小孔腐蚀的特征为外观为圆形或长圆形的黑(深灰)点,直径一般不超过0.2mm,随机分布且较分散。将点状缺陷进行纵向解剖,进行显微观察,腐蚀孔的截面形态为腐蚀垂直于表面向纵深发展。经分析,坑底物质主要是FeCl2•4H2O和Fe3O4,为腐蚀产物。严重的小孔腐蚀还可能伴生氢脆或应力腐蚀,所以这是一种危害很大的缺陷。下面我就来说下其影响有哪些。
  

  三、交叉滚子轴承套圈表面小孔的影响

  交叉滚子轴承
  小孔腐蚀不仅影响交叉滚子轴承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而且还降低其使用寿命,甚至导致报废,因此应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特别是处于潮湿、炎热、近海的气候环境,更要避免小孔腐蚀这类问题的产生。严格按照清洗防锈规程对加工过程中的轴承套圈进行防锈处理,使用的清洗液、防锈油(液)应满足工艺技术规定的要求;同时加快生产环节中的周转速度,防止各种磕碰伤。那么具体要怎么预防和处理小孔腐蚀呢?下面普瑞斯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解下。
  

  四、交叉滚子轴承套圈表面小孔的处理步骤

  
  如果交叉棍子轴承套圈时遇到表面小孔腐蚀现象,可按下述步骤进行处理:
  
  1、一旦零件表面形成小孔腐蚀,如果其尺寸允许,应采用适当的磨削量,尽可能将腐蚀坑磨去,不留残余;
  
  2、并通过如喷淋防锈液等化学或电化学方法,重新建立表面钝化膜,以防腐蚀再次发生。
  
  3、但在生产中亦应注意,由于小孔腐蚀深度较深,直径也较小,往往去除不彻底,导致孔底继续阳极反应,使小孔继续变深。
  
  4、除过锈的交叉滚子轴承零件进料在防锈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以改善金属阳极电位,恢复金属表面钝化膜。
  

  五、预防交叉滚子轴承套圈表面小孔的措施

  

  1、保持零件表面清洁

  
  首先要保持交叉滚子轴承零件表面清洁,有时套圈车削后,常常不重视对其进行必要的表面防护,且从上面形成机理来看,形成小孔腐蚀的条件之一就是钝化膜表面不干净后受到损坏。因此,要预防小孔腐蚀,要注重表面防护,保持表面的清洁。
  

  2、避免物理和化学损伤

  
  其次要避免物理和化学损伤,特别注意要避免接触含盐(NaCl)或酸的溶液。为交叉滚子轴承提供良好的储存环境,避免磕碰伤。
  
  以上就是关于交叉滚子轴承套圈表面小孔怎么形成的回答,从小孔腐蚀的形成原理来看,形成的条件有两个,一是表面钝化膜受损,二是遇到侵蚀性阴离子。小孔腐蚀会影响到交叉滚子轴承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严重时则导致轴承报废,因此需得到高度重视。在套圈表面要注意避免出现此现象。普瑞斯轴承专注于交叉滚子轴承的生产,生产工艺精良,轴承质量好,如果您有需要,欢迎联系普瑞斯详询~